中心动态

2021/2022学年春季学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基础训练》课程报名通知
时间:2022-02-02 点击:

一、课程基本信息

1.1 学分、学时

学分:2

学时:32学时

1.2 课程项目的设置

初步设置四种项目类型,各个项目类型包含若干个子项目,所有项目作品的设计与制作必须满足规范化、标准化等要求。

1)电控类项目

  遥控小车、智能避障小车、智能循迹小车、智能搬运机器人等;

  基于Arduino/stm32控制板的自主创意DIY

2)机械类项目 

  重力势能小车设计与制作;

  斯特林发动机小车设计与制作;

3)模型类DIY

  鲁班弟子 DIY

  模型遥控车、间歇式运动机构模型、家具模型、中国航天模型等;

4)艺术创意类DIY

  艺术灯饰

  自主创意DIY

1.3 招生人数

300

1.4 开课信息

开设对象:大一年级、大二年级所有专业学生;

开课时间:报名成功后,由各项目指导教师通知(以课余时间为主)

开课模式:学生只需要在规定的学期内完成项目任务,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教学活动,采取指导教师集中式授课、学生向指导教师团队预约分散式指导与学生分散式自主实践等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课程学习。

1.5 报名信息

报名时间:即日起至2022218日(报名时间内,人数报满截止报名)

报名流程:每位学生结合实际,依据兴趣,只可选择课程所设置的其中一个项目,主动进入对应项目类的QQ指导群,在指导群中登记报名信息。

 

注意事项:

1)每位同学只可选择某一项目类的其中一个项目,待开学后将纸质报名表上交给各项目指导教师;

2)在大学期间,每位同学最多获取一次该《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基础训练》课程学分;

二、课程简介

《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基础训练》课程促使学生体验项目工程的设计、制造、装配、调试及撰写作品设计报告等全过程,真实感受工程实践,从而达到自身的工程实践素养及综合能力得到培养与提升。

本课程通过“项目驱动学习法”,采取指导教师集中式授课、学生向指导教师团队预约分散式指导与学生分散式自主实践等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课程学习,学生只需要在规定的学期内完成项目任务,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具有较强的柔性度,充分挖掘学生管理并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大学学习时间管理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

3.1培养学生对于简单项目工程的基本分析、设计与制造能力;

3.2提高学生的独立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创新意识和踏实、严谨的工作态度;

3.3学生经过课程学习,工程实践与创新的能力得到初步锻炼,其能力主要包括:

  文献检索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基本的工程设计和分析能力;

  初步的工程实践能力;

  方案论证,确定方案的能力;

  成本意识和成本分析能力;

  计算机工具的应用能力;

  撰写设计及产品说明书能力;

  团队协作及组织工作能力。

四、课程教学内容及组织

4.1 课程的项目设置要求

1)课程中的项目应侧重加强学生对于工程实践过程的真实体验,项目任务工作量应符合大一年级学生当前阶段的实际情况;

2)课程中的项目一般由指导教师团队提出,允许学生自行申报项目,但都需经《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基础训练》课程建设委员会讨论通过方可有效。

4.2课程时间安排

从开课学期第1周开始到第18周结束,学生在开课前一学期末选择设计的题目,利用假期充分准备和查阅部分资料。

4.3课程学习要求

1)鼓励跨学科、跨专业组队,课程平台也将提供各专业交叉组队、学习交流的机会,每个项目组由35名学生组成,组内成员要有明确分工,每个项目组需要在规定的学期内完成课程任务;

2)课程结束时,每个项目组需要提交项目过程记录表、项目设计报告及制作的实物等,作为课程成绩评定的支撑材料,经考评合格及以上,方可获得学分。

4.4课程过程管理

4.4.1设置课程实施组织架构

选择同一项目组的学生构成一个项目班级,各个项目班级分配一个指导教师团队,各项目大类设置一名总负责人。

4.4.2明确指导教师团队职责

指导教师团队全面负责课程的项目建设与完善、课程的实施,指导教师团队负责组织项目组全体学生每周至少召开一次例会,开展项目学习阶段汇报,要求每名学生每周上交一份项目学习研究进展及计划表,项目结项后,指导教师团队负责开展项目结业总结班会、收取学生《项目设计报告》。

指导教师团队针对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采取的有效对策做好记录,项目结束后,各项目团队提交实施过程的总结报告,组委会将各项目的实施过程记录、总结报告、过程组织及完成情况等作为《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基础训练》优秀指导教师团队评比的重要参考依据。

4.4.3明确各项目大类总负责人职责

各项目大类总负责人应履行对所含子项目的过程督导职责,全面监管子项目过程管理落实情况,协调相关工作,促进《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基础训练》课程有序开展。项目大类总负责人应做好督导记录,项目结束后应撰写督导总结。

4.5学生课程结项答辩与课程成绩评定

4.5.1课程结项答辩委员会

   1)答辩委员会由各个指导教师团队组成;

   2)答辩委员会在答辩前,应认真审阅学生的设计报告和实物作品。

4.5.2课程结项答辩

   1)答辩以小组为单位,由指导教师团队主持并以公开方式进行;

   2)答辩中,学生须以PPT汇报的方式向答辩委员会报告课程项目的主要内容,出示有关图纸,讲解 15 分钟左右,并回答答辩小组成员的提问;

   3)答辩过程中,应做好记录,供评定成绩时参考。

 

4.5.3学生课程成绩评定由表1计算给出

1. 《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基础训练》课程成绩评定方案

考核方式

考核内容

评分标准

考核占比

课程过程考核

查阅资料能力

各项考核内容占比相同,横向比较,划分等级,综合考评

5%

30%

组织管理能力

5%

团队协作能力

5%

职业道德和素养

10%

创新能力

5%

项目设计能力

依据应用相关软件设计作品的能力,横向比较,划分等级

20%

40%

项目制作能力

结合项目设计方案,作品实物的完成程度,划分等级,综合考评

20%

课程结项考核

结项答辩

依据学生对项目以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5%

30%

撰写结项设计报告

从运用工程语言的能力,文档内容的完整性,规范性,实施项目的心得体会等方面综合考评撰写文档能力

15%

 

 

 

 

                     中原工学院工业训练中心

                                              202221

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大学

中原工学院工业训练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河南省新郑市龙湖镇双湖经济开发区淮河路1号工业训练中心

电话:0371-62506649  邮编:451191